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日前表示,从目前监测结果看,北京地区没有出现诺瓦克病毒(诺如病毒的原型株)传染的现象。他提醒市民不要恐慌,但要注意预防。贺雄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有效防止诺瓦克病毒的感染,应当做到:不要生吃海产品,各种食品都要加热煮熟煮透;做好饮食卫生;注意饮水问题,特别是不要喝生水。
很多人都知道,吃虾的时候不能吃水果,吃海鲜的时候不能吃维生素C片。理论是:海鲜河鲜往往被污染,其中富集了一些砷。本来五价砷毒性较小,但是如果被维生素C之类的还原剂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砒霜(三氧化二砷)了,毒性急剧上升,于是有中毒危险。可是,有很多人同时迷惑地申辩:现在宴席之后,都要上水果的啊!我吃了海鲜又吃水果,并没有中毒啊,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违反禁忌产生严重危害,须有4个前提:
第一,水产品的确出自被砷污染的环境。除了虾,还有小龙虾、河蚌、牡蛎、各种蛤类、螃蟹等,各种水产品,都有被污染而富集砷的危险。如果水产品出自污染很小的水域,就不会含有大量的砷,也就不存在这种禁忌。
第二,摄入污染海产的数量比较多,其中含砷的总量达到一个足以引起中毒的数值。如果像林黛玉吃螃蟹那样,浅尝辄止,食量很小,自然不会看出明显的危害。
第三,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含量足够高,吃的数量足够大。如果只是半个苹果、几片香蕉,里面那么一丁点维生素C是不足以还原产生大量三价砷的。相比之下,维生素C药片中的含量就要高得多了,所以风险更大一些。
第四,维生素C药片是吃海鲜河鲜前后不久服用的。如果早餐吃药片,晚上才吃虾,由于体内大部分维生素C已经被代谢掉了,危险性就会变小。
总之,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的危险,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要看水产到底污染到什么份儿上,吃海鲜的数量多少,以及维生素C摄入多少。
砒霜的LD50低于15毫克/公斤,一般认为,100至200毫克的砒霜才有致命危险。可是,我国的鱼类砷含量标准是0.1毫克/公斤,也就是说,如果吃合格的水产,那么即便吃10公斤,也不会发生急性中毒问题。目前频频发生海鲜带来的砷中毒事件,只能证明餐桌上的海鲜已经被严重污染,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与维生素C同吃,海鲜、河鲜就足够安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到了含砷量可能带来危险的水平,这种食物已经不是人类适合的食物了。五价砷本身便有毒,只不过毒性为砒霜的1/10以下。慢性砷中毒可能引起多种癌症,并损害脏器,其危害不可忽视;而且这些污染水产品中很可能还含有其他来自污水的污染物,比如汞、镉、铅、有机氯、多氯联苯以及多种其他化学污染物。(市场报/晓芸)
专家建议
假如对产品的环境质量不能十分放心的话,吃海鲜河鲜不要超过每天一种,数量不要超过100克。蔬菜和粗粮当中的纤维可以促进重金属的排出,因此适合搭配食用。吃了这些食品之后不要吃维生素C片。
海鲜河鲜多为寒性,肠胃虚弱的人要少吃。吃大量水产品之后,再吃大量寒凉的水果,对部分人来说,容易引起腹泻腹痛,但这却与砷污染无关。
夏日炎炎,爱吃海鲜的老广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担忧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各地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违禁药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个别地区和品种还十分突出。”在昨日举行的“关于加强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系列提案”专题研讨会上,省海洋与渔业局通报了上个月的一次调研结果,虽然去年各市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高达95%,但是一些监管“老大难”问题依然在考验广东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为解决这些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文斌表示,下一步首先“抓好‘两头’,严格产地监管和市场准入”。据悉,我省正在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首期主要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企业动态数据库,并与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和各检验检测机构并网,全面掌握养殖企业的各种动态信息。”一位与会专家向记者介绍,如果整个平台架构完成,那么广东的水产品就将拥有一份更加完善的“电子身份证”,整个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也将更加健全。
为加强对流通环节的控制,有关部门建议依法推动各大市场的水产品质量自检制度,引导推动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有条件的生产基地配置以快速检测为主的自检能力。对销售的水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要强制建立检测室或委托有自知的检测机构开展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公示在醒目位置。
与会专家还提出了建立水产批发市场“准入”制度的设想,即水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必须同时具有产品表示和合格证明。但也有与会者担忧,消费者和养殖户或不愿承担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