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桑基鱼塘 今朝智能水产
   发布日期:2015/9/9    浏览次数:2030 次

    几年前,因增氧机开得不及时,顺企生生农业集团在番禺养殖场满满一口塘的鱼因缺氧而翻肚死亡,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万元。如今,生生农业集团用上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系统监测到鱼塘含氧量低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而这只是生生物联网农业智能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

养鱼也要用大数据

    在生生农业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里的鱼塘里,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浮标,以太阳能为能源,通过浮标下的探头监测鱼塘包括溶解氧、酸碱度、电导率、浊度、水位等水质数据,再利用无线传输装置传送到农户的手机里、电脑上。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对自家鱼塘了如指掌。

    以往农户养鱼多凭自己经验看水养鱼,肉眼观察往往不准确,加上每一口鱼塘价值动辄数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单单增氧这一项,农户稍有疏忽就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如今农户可根据需求设定曲线值,比如含氧量设定在4和8之间,系统监测到鱼塘的含氧量低于4,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增氧,高于8就会自动关闭。

    生生农业集团科技和品质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凌志说:“以前都是看水养鱼,现在测水养鱼才是正道。数据监测为养鱼提供参考,应用这样的物联网技术,才算真正达到现代农业的水准。”

打造智能水产养殖系统

    2009年,生生农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渔机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引进、集成国内外先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于2010年实现对鱼类养殖全过程控制管理,营造鱼类生长环境,实现全年高密度、高效益、安全可控的现代渔业基地。

    如果说智能水产养殖是生生农业发展的抓手,那么生生农业通过工厂化养殖车间养殖的“生生鱼”是其精心打造的品牌。“生生鱼”是生生农业旗下的主营产品,通过把从农户采购回来的鱼放到暂养池中,逐渐减少饲料投喂量,并进行拉网锻炼使其充分瘦身;再转移到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以严格的水质监控加上专用的水循环系统对鱼进行净化和品质改良。

   “生生鱼”营养丰富。以草鱼为例,“生生鱼”系列的“生生”草鱼对比土塘草鱼,营养指标中的氨基酸、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鱼骨总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2014年度,“生生”草鱼更是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工厂化养殖所带来的不仅是鱼质的提高,更有对资源的优化。在生生农业集团共计4680平方米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里,只能看到寥寥可数的几个工人。“同样规模的一批鱼,在土塘里净化需要3~4个月,而在基地里只需要40~50天。”生生农业集团技术员小周介绍道。

传统农业转型在即

    “顺德养殖业历史悠久,但正因为如此,养殖农户更多依赖自己的经验,思维依旧固守,传统农业转型在即。”生生农业集团总裁助理王小林认为,目前公司所做的仅仅是“走出一小步”。

    现在还有哪个年轻人肯来养鱼?去哪找人看管鱼塘?成本还能不能降低?王小林连连发问。他说:“有经验的农户越来越少,人工越来越贵,有了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就能实现一个人看管全部鱼塘。如果整个顺德都用上我们的工厂化智能水产养殖,通过提高水产养殖密度,产量起码能增长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