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上楼”耕海 打造海产“硅谷”
   发布日期:2025/4/15    浏览次数:71 次

    海南坚持向海图强,锚定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战略方向,大力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冯家湾产业园是海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探索大规模推广多层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如何实现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冯家湾产业园区内记者看到,自动化的水循环养殖系统,在各大生产车间内已经十分地普及,无论是从原水处理到补水增温,再到饲料喂养,以及增氧补氧,这一系列操作都能够通过“智慧农业化”的系统来进行处理,帮助企业更好地降本增效。

 

鱼虾“上楼”养殖,推动着渔业绿色发展

 

 

 

    鱼虾不养在田地里面,而是“上楼”养殖在楼房中,在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鱼虾螺纷纷“上楼”,让同等面积的土地产出提高60%以上。

 

 

    海南鲲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徐冠军:我们这边的(养殖人员)不叫工人,叫工程师,既要懂养鱼、懂喂料、懂设备、还要懂电器,懂一些简单的维修维护,保证了鱼的健康养殖和环境状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鑫: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水质问题、变化问题,或者别的一些新本或是苗种质量的问题。我们做了苗种前期的生态养殖,成活率在第一个月可以做到60%到70。

 

科技赋能渔业,产业升级更有底气

 

 

 

    和传统的露天养殖相比,车间养殖降低了台风、雨水对水产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在园区内,有全省唯一的深海取水统一供水项目,取水管道延伸到海岸线外2公里的深海,取水深度达12米,最大限度地确保园区的养殖海水的品质。

 

 

 

    在恒温池里南美白对虾、享受着科技光照的海葡萄等多种水产品,选育出来的优良水产品,正从文昌冯家湾产业园甩掉过去粗放式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走向全国。

 

 

     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厦:能够以一个完全可控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对虾育种育苗,保证了产品的优质。在一整套的养殖设施更新升级的情况下,保障了我们育苗的存活率,也从行业的平均水平四到五成,提高到了七成。

 

 

    通过文昌辐射,带动万宁、东方、陵水、儋州等一批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显现。

 

 

    其中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吸引53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57个,总投资额约77亿元;

 

 

    万宁工厂化养殖产业园、儋州金雨产业园、东方市现代水产南繁种业产业园等一批渔业产业园建设,相继落地29个项目,总投资额约31亿元。

 

 

     海南水产养殖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

 

 

    文昌市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何培志:今年我们的重点是加快对虾的这个联合育种平台建设,推动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和科研大楼的投入使用 我们也正在引进产业的基金,用好自贸港的政策 降低企业研发的试错成本。建立冯家湾种苗的地理标识,未来冯家湾走出的每一种苗都代表着安全、优质和创新。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经济发展处副处长 王建明:去年水产的整个产值大约达到4.2亿左右的一个产值。南繁硅谷的一个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一区一县一个基地,而是从全省的方面考虑总体布局,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做大“三鱼一虾一螺”的总体的规模,把产能提升上去。另一方面我们要逐步地探索新品种,实现我们水产种业的一个更高质量、更大规模的发展。

 

 

 

 

来源:海南新闻联播、文昌发布
记者:龚榕君 陈蔷伊 乔乐 李安舒 陈士荘